數位生活技術研究社群


數位生活技術研究社群

105.3
  1. 該論文主要在研究在於龐大的物聯網中,建立一套認知導向,讓其可以更快的分析和讀取資料庫的資料,並且不發生衝突事件。
  2. 該研究將物聯網通用化,達到不同裝置,即可都可使用物聯網,並擁有一個上級能夠進行控管。
  3. 該研究利用物聯網,監控每項農區的情況,並且得到比較好的收成。
  4. 由於物聯網裝置大抵都需要電池,故此研究在解決如何降低電力的使用,還有如何在這些裝置上生成新的電力,以解決電力耗損高的問題。
  5. 利用API,將物聯網中的資源進行靈活的分配和調用,推動物聯網的衍進。
  6. 之後的方向將以物聯網的雲端系統方向做研究。
  • N. Mishra; Chung-Chih Lin; Hsien-Tsung Chang, ACognitiveOrientedFrameworkforIoTBigdataManagementProspective」,2014
  • I. Ganchev; Zhanlin Ji; M. O'Droma,「A Generic IoTArchitecture for Smart Cities」,2014
  • Meonghun Lee; Jeonghwan Hwang; Hyun Yoe,「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based on IoT」,2013
  • Kuan-Wei Chen; Jia-Sian Chen; Yi-Ling Yeh; Yen-Dru Chen; Chin-Lung Yang,「Self-powered batteryl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」,2015
  • S. Nastic; S. Sehic; D. H. Le; H. L. Truong; S. Dustdar,「Provisioning Software-defined IoT Cloud Systems」,2014
共計5篇
105.5
成員每周討論出各式想法,並將實行的各項技術進行討論,討論出合適的想法。而最終選定使用導覽機器人作為實作之主題。
  1. 家電用量之電子監控:將家電的各項利用ardunio來進行電量監控,並將各項家電用量表進行排序,使使用者能夠監控各家電之用量。
  2. 電子門禁:在家門口前安裝紅外線感測器,並且將設置電子門把,若有認識的人要進來家裡,他會傳送訊息到android手機,便可以利用android app進行開門。
  3. 藍牙點人數系統:將使用藍牙板,進行點人數,(出遊團每次都將進行手動點人頭之行為),而藍牙點人數系統便是利用android手機和各項藍牙板進行連線,將資料傳輸給手機,讓手機確認誰已經在車上或否。
  4. 導覽機器人:利用android nfc搭配arduino進行資料傳輸,接著移動到設定的路線,最後再傳輸資料給平板,平板接收到資料進行影片或文字講解。
經各種效益及可行性評估後,最後採用第4項方案-導覽機器人
105.10
依序實作成果作品的各項功能(nfc、藍芽、wifi、youtube api等),在所有參與成員的共同努力與溝通協調之下,經歷反覆軟硬體設計開發與修正偵錯過程,已完成雛型系統可正常運作。雛型機置於創新育成中心針對場地及展示品須再作細部之校正。
  1. Android NFC API:主要作用為偵測NFC卡中所儲存的展示品資料,並將資料傳輸給展覽機器人中央控制單元。
  2. Android WIFI API:利用WIFI傳輸的方式,將展示品儲藏位址代碼從手機APP傳送給中央控制單元。
  3. 藍芽Android Bluetooth API:建立中央控制單元與驅動控制arduino之間的連線。
  4. Youtube API:將展示品相關影音資料以線上串流的方式進行撥放。

  • 活動簡述
初期經由閱讀文獻和論文,補充新知,使學生增進對現行技術的理解。而中期的討論主要在於技術整合的探討,學生和老師討論的過程中,體驗實作上的問題。末期的實作,則讓學生們體認軟體工程中分工合作的方式及其重要性。
  • 活動心得
透過本社群拓展學生們對於資訊科技的認知,對其將來進修研究所或者就業,都會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。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也能理解別人的想法,學習別人的思考模式,。實作上能夠讓學生了解團體合作時開發軟硬體系統會遇到的問題,對其未來進行團隊開發時有一定的助益。
  • 社群成果說明  
經過長期的社群運作,於初期學生們經由學術論文及文獻探討增進新知的吸收,而老師也能對於學生的新知識的給於補充和問題討論,於中後期探討產品實務實作問題時,學生能夠就技術的性質和實作程序進行討論,體驗團隊合作與實務上工作期程之可行性問題,將知識實際轉化為技能。

0 意見